你的位置:beplay网页版官网 > beplay网页版官网介绍 >
发布日期:2024-11-18 18:08 点击次数:100
满清科举的殿试,考试时间一般一天起步,所以朝廷规定考生可以自带食物。不过,大多数的考生只带一个饭盒足矣,毕竟只为了充饥,能吃饱就行。可是康熙年间,有一位考生居然带了36个馒头进考场。一场考试下来,他不仅卷写满了,馒头也吃光。
这个考生叫作李蟠,出生于江苏的一个书香世家,从小就受父亲教诲,以入朝为官为目标。李蟠还小的时候,父亲就安排他进入当地最有名的私学学习。自此学习考试两不误,但一直到38岁,李蟠才中举人。
可是中举还不是李家的终极目标,李蟠紧接着又考会试成为贡生,一路厮杀到科举的最后一站——殿试。别的考生都只带一些吃食,而李蟠却带上了36个馒头,并且一扫而光,这属实让人感到困惑不解。就连侍卫也担心李蟠是不是在馒头里藏了作弊资料,随机掰了几个检查。
查实没有问题之后,才对李蟠和他的36个馒头放行。据说李蟠之所以带这么多馒头,皆因他身材高大强壮,与一般的文弱书生不同。所以在长达一天的考试中,他必须多多补充体力。再加上李蟠为人很是仔细,他可以洋洋洒洒写下千字文,但却不像别人那般挥笔而就,所以答题时间远远要比别人久。
李蟠参加的那场殿试,其他考生早已答完离场,唯独他思索到半夜。考官催交卷都催了好几回,李蟠却到四更才能交上卷。如果不是因为考官见他的考卷答得好,愿意让他延后交卷,他也不会得到康熙的赏识。
康熙亲自阅卷,而李蟠的考卷让康熙十分感兴趣,因为李蟠的文章中,对政事见解很独到,甚至可以说针砭到要害。当时的大清王朝看似盛世,实则暗流涌动。首先是军事上,虽然噶尔丹被打败,可是准噶尔部的残余势力不容小觑。
其次是黄河一带的水患,长久未得治理,当地百姓叫苦连天。最严重的是吏治腐败,康熙仁厚,所以很多贪赃枉法的官员一直在钻空子,没有得到惩处。这三点,正是康熙最头痛的地方。而李蟠不仅指出了问题,他还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。
尽管在康熙看来,李蟠的建议都太理想化,不过他能看出这些政治问题,觉悟已经远远超出其他考生不少。所以康熙认为,只要对李蟠多加栽培多加磨砺,日后必能成为一代能臣。就这样,李蟠成为了当次殿试的第一名。
随后,李蟠被委任为翰林院修撰,开始实现家族理想。李蟠42岁那年,被任命为顺天府乡试主考官,足见朝廷对他的器重,可是李蟠并没有因为此次任职更上一层楼。顺天府是京师之地,人才辈出,矛盾则比人才还要多。他作为考官,其实一点也不轻松。
这次乡试,上榜的几乎都是官二代,引起了平民士人的不满,于是他们纷纷控诉李蟠和副考官姜宸英收受贿赂,徇私舞弊。谣言越传越离谱,这些士人还编写了歌谣和檄文讨伐李蟠,一时间,“科举舞弊案”充斥了整个顺天府。
这件事最终还是传到了康熙的耳朵里,康熙信任李蟠为人,因此将案件冷处理。本来大家都觉得,随着时间流逝,没有人会在意这件事,李蟠也以为自己逃过一劫。可是孔子第六十四代孙、国子监博士孙孔尚却创作了一出以舞弊案为原型的戏剧《通天榜传奇》,李蟠再度被冲上热搜榜。
由于戏剧里将李蟠等人受贿一事描述得太过真实,不少观众都对此事信以为真。李蟠有冤难诉、有口难辩,就连康熙也不能继续充当他的保护伞,因为愤怒的学子太多了。无奈之下,康熙只好宣布重新对中举的士人举行复试,并由他亲自主持。至于李蟠,则被冤入监狱。
最后,第一次入殿试的考生无一落榜,这就说明,虽然他们是官二代,但也是有真才实学的。虽然结果很讽刺,可是落榜的士人仍然不忿。为了平息众怒,康熙又将李蟠和姜宸英流放。因为姜宸英已是古稀老人,还没等到康熙的诏令,就冤死狱中。
而李蟠则被流放到关外整整三年,等他回乡以后,本可凭功名再度入朝。而且他本来就是被冤枉的,皇帝也知道,因此重新为官不是难事。但是三年的流放生涯却彻底寒了李蟠的心,他此生再未踏入朝堂一步。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